发布日期:2025-08-21 21:20 点击次数:79
电影《》有句台词,扮演的苏柳昌在生命最后对伊藤秀夫说“我们不是朋友”。
身为中国人,看完这部电影,我们也会问自己:中国人能不能和日本人做朋友?
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,中日之间有太复杂的历史关系,中国人对日本人有无可置疑的国仇家恨。
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各种身份,其中国家、民族的身份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身份,围绕着这种身份意识,我们在历史中、世界上定位自身,回答自己是谁、要怎么生活、怎么为人处事。
这意味着,我们其实比自己要“古老”,国家的历史也是“我之为我”的一部分。
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玄虚,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,也很容易接受。
比如一个日本人说:你不应该因为日本侵华而对我有任何特别的感受,你看待我应该和看待非日本人一样,我也没有任何义务为日本侵华道歉,因为那不是我干的;你也没资格要我道歉,因为我不是对你干的。
显然,这些说法听起来很荒谬,因为我不只是在某个特定时刻出现的生物,我是一个有历史厚度的存在物,我通过我的民族身份来理解我是谁,因此民族的历史也是我的自我认同的一部分。
当然,有些身份是可以摆脱的;有些身份究竟意味着什么,是可以讨论的;同时,我们身上有多种而非只有一种身份。
这意味着什么呢?
意味着,也许一个日本人爱日本最好的方式不是毫不悔过,而是为自己国家的侵略战争感到羞耻,这恰恰是爱国的表现,爱国就像爱人一样,不应该是自恋的投射,觉得我的一切都是对的,我们国家的一切都是对的。
我们应该希望自己爱的对象真的好,如果不那么好,就希望它能够变好——这意味着承认它有不好的地方。
有时候,批评乃至某些表面上的背叛,才是表达认同、归属、在意的最佳方式。
我们可以和这样的日本人做朋友。
如果 你喜欢纸页翻动的踏实感,
不妨带本《三联生活周刊》在身边
优质纸媒代表,
浮躁生活的良师益友,
碎片化时代仍然保持深度,
三联是为数不多值得信任的存在,
《三联生活周刊》2025年跨年刊订阅
全年52期每月4-5本,包邮
原价:780元
限时特惠价:390元